课程名称:影视鉴赏
教师简介:王玉良,博士,副教授,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,现任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师。近年来,在专业核心期刊独立发表核心论文40余篇(其中10篇被CSSCI核心期刊收录)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项,地厅级项目多项;出版专著2部。入选河南省教育厅“青年骨干教师”培育计划项目,荣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等。主讲《影视鉴赏》《非线性编辑》等课程,其中《影视鉴赏》获批校级“一流课程”。
教学案例名称: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鉴赏——以《回乡之路》为例
教学目标
总体目标:影视艺术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,也是一种声画艺术,其艺术特性主要体现画面与声音组合的蒙太奇思维之中,这就要求我们对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元素有充分的理解。本节课通过对主旋律电影短片《回乡之路》的分析,让学生了解影视鉴赏过程中,视听语言分析包括的主要元素,掌握视听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,能熟练分析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特征。通过视听语言鉴赏,引导学生在影视创作中能用合适的镜头语言,抒发爱国主义情怀。
1.德育目标
(1)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;
(2)形成以“业”报“国”的社会责任感。
2.知识目标
(1)了解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;
(2)掌握视听语言鉴赏方法与技巧。
3.能力目标
(1)通过视听语言鉴赏方法,撰写高质量的影评文章;
(2)提升专业能力,制作较高水准的“视频论文”。
教学内容简介:从视听语言角度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,深入到电影的本体层面,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。作为电影的基本元素,叙事方式、镜头语言、场面调度、声画组合方式等共同型构了一部作品。本节结合主旋律电影短片《回乡之路》,分别从视听造型元素(空间、声音、色彩、光线、构图、剪辑等)六个角度鉴赏本作品,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视听语言符号感悟影视艺术的本体美,增强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,进而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。
思政融入情况
1.通过知识讲解,引导学生理解主旋律影片的意识形态属性。
本节课选取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影片作为案例,从视听语言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。通过知识讲解,结合主旋律短片《回乡之路》,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在视听语言方面的特征,充分理解主旋律作品的意识形态属性。
2.通过文本分析,激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。
通过对《回乡之路》文本的详细解读,尤其是视听语言鉴赏技巧的讲解,让学生树立影评写作中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。同时借助主旋律影片的评鉴,使学生明白编导专业在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,形成以“业”报“国”的社会责任感,激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。
3.通过小组讨论,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益创作热情。
通过分组讨论,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影视艺术的本体属性,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、艺术特点、风格特征等,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,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通过组织学生对视听语言的手段的分析,引导学生进行公益作品创作的热情,提高学生实践创作能力。
案例选用的意义
1.以“影”化人,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。
通过对红色主旋律影片《回乡之路》进行分析,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、感悟力和文学素养,激发他们对影视艺术的兴趣,使身心在艺术审美中得到滋润和净化,推动综合素质的发展。
2.以“创”育人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结合对典型作品的分析,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特性。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视频论文,将所学的知识及审美感受融入到作品中,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,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,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