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名称:古代汉语
教师简介:王焕玲,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现任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,主要讲授古代汉语、大学生口语表达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,主讲的古代汉语课程2021年获评河南省一流课程。
教学案例名称:汉字的结构
—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引领正确价值观
一、教学目标
总体目标:在传授汉字结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、唯物主义思维意识的培养、科学研究态度的确立等为思政融合点,贯彻到教学目标、教学设计、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过程中,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,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(一)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
1.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
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,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汉文化,在德育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。
2.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育优秀的个人品质
结合具体汉字,通过汉字的本义的溯源,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、社会层面、个人层面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3.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
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关于某些语言现象的不正确的观点,不盲从,不曲解,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。
(二)知识目标
1.了解关于汉字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。
2.了解“六书”的名称及由来。
3.掌握“象形”“指事”“会意”“形声”“假借”的构造原理及类型。
(三)能力目标
1.能够分析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的区别。
2.能够运用六书理论分析常见汉字的结构类型。
3.能够根据汉字形体,探求汉字的本义。
二、教学内容简介
汉字的结构单元是汉字部分的核心内容,该单元主要通过分析“象形”“指事”“会意”“形声”四种造字法的结构理据,“假借”“转注”两种用字法的来源,引导学生分析常见汉字的结构类型,探究汉字的本义及其折射出的古代汉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(制度、礼仪、服饰、饮食、军事、农业、经济等),从而使学生准确了解和分析汉字的本义及内涵。本单元是学习汉字部分其他内容的基础,也是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。主要内容见下表:
三、思政融入点
(一)通过分析汉字结构类型,适时引入汉字文化的内涵
如,“昏”本义为“日落”,引申为“模糊不清”“黄昏”等义,因古人有黄昏时抢婚的习俗,故“昏”有“结婚”义,后造出新字“婚”以区别。“昏”字字形字义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古代婚娶文化。
“逐”,会意字,追赶野猪,字形字义反映了古代的狩猎文化。
(二)通过探究汉字的本义,批驳语言中的错误观点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
如,“美”,从羊从大,本义为“戴着羊头的男人”,后引申为“戴着的羊头的男人很帅”“美丽”义。批驳社会上流传的“羊大为美”(长得肥大的羊很好看)的望文生义的错误观点,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看待语言现象。
“象”,会意字,“役象”,东汉学者望文生义,解释为“母猴”“猕猴”,后代学者根据“为”的甲骨文图形,分析其本义应为“驱使大象干活”。
通过以上汉字的分析,引导学生用科学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。
(三)通过探究汉字本义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
如,“信”,会意字,本义为“人讲话讲诚信”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“爱岗敬业诚信友善”相结合,从个人层面引导学生注意做人做事要讲诚信。
四、案例选用的意义
(一)讲好中国故事,弘扬民族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
通过汉字汉文化的分析,融入民族观、文化观、民族情怀和自信元素,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。
(二)坚持立德树人,培养高尚情操,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
随机结合汉字字义分析,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,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,做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。
(三)树立科学意识,培养创新思维,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
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,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,提升课程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。